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北农人——“乡村振兴 强农有我”校友访谈之九

作者: 时间:2023-12-05 点击数:

乡村振兴 强农有我

——1986级校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专家李红

李红岺,男,1990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现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专家;负责北京市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承担蔬菜产业相关技术培训服务、宣传教育,组织和指导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工作。

李红岺对蔬菜栽培和植保技术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先后承担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蔬菜嫁接砧木更新换代等多项课题,主持或参加“设施蔬菜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综合应用推广”“蔬菜健康栽培高新物化技术优化集成及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等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在蔬菜嫁接育苗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初步选育出了能够脱去黄瓜果面蜡粉并中抗根结线虫的黄瓜专用砧木南瓜品种。

他一直奋斗在农业科技推广一线,多次荣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农业部丰收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励。在推广工作中,他紧盯蔬菜栽培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先后试验、示范、推广了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等蔬菜的嫁接育苗与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真正做到了高产高效。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组织观摩交流和研讨、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每年累计培训农户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1500人次以上,为北京的蔬菜产业水平不断提升作出较大贡献。

学生时代李红岺便立志把农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的父亲喜欢种菜,种植的南瓜能达到每个40-50斤。父亲曾经调侃儿子:“你学农的种南瓜未必能种过我”。当时学校的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鼓励他:“你放心,到你毕业前,肯定能超过父亲,让他服气”。这句话最后真的实现了。2004年在小汤山基地工作的时候,李红岺亲自种植的大南瓜,很多长到了一百多斤,并且把大南瓜做了一年的展览展示。这不仅见证了一位爱农人的拼搏精神,而且也足见学校的教育加上田间实践的效果。

回忆起大学时的田间专业技能课,李红岺认为除草、育苗、整地施肥、定植、整枝打杈、采收分级等劳动技能实践对于农业职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彼此升华的过程。

多年来,只要有想法,李红岺立刻就动手试验。他利用番茄植株的自身重量不断增加,在自家阳台上培育出了倒挂生长小番茄,一盆能同时挂16穗果,番茄果就像倒吊金钟红彤彤的挂满了枝头。他曾和农民一起参加嫁接能手竞赛,嫁接成活率在99%。他还在阳台的花盆里种黑籽南瓜,用断根斜插法接活了黄瓜并进行了推广。这些接地气的经验和推广成绩,都是由心底的热爱加上理论与实践结合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2021年底,绝迹近半个世纪的老北京青韭,在位于大兴区礼贤镇的田园鑫盛蔬菜园区试种成功。走进温室,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散着韭菜的辛香味道。

提起青韭,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知道为何物,而它是许多60岁以上老北京人心中的“念想儿”。在过去北京冬季蔬菜市场,白菜、土豆、萝卜“一统天下”的时候,青韭是绝对的高端菜,蔬菜中的“爱马仕”,杠杠的“尖货”,而且价格不菲,很少有论斤买卖青韭的。用一寸来宽的白马粪纸条儿捆绕于青韭根部,论捆儿卖。老北京话称之为“一子儿”,也就是一束。小捆儿青韭十几根,大捆儿几十根。20世纪60年代,如拇指粗的“一子儿”青韭售价一角钱,大捆儿则须三五角钱。若以斤两计价,价格贵过猪肉。

青韭不是什么特殊的品种,而是一种“生产工艺”,它通过露地养根,冬季刨出老根在温室里密植、灌水,靠储存在茎基部和老根里的营养长成。当年北京冬季用于青韭生产的温室还很落后(纸窗温室),俗称“洞子”,面积很小,总产量不高,还比较费时费力,所以价格很高。60年代后期,随着塑料农膜的广泛应用,保护地面积大量增加,韭菜冬季供应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这种费时费力的工艺越来越少有人做,也包括当年的五色韭。

李红岺介绍说,当年蔬菜市场上品种单一,又不具有大规模生产条件,南方种植的韭菜也运不到北方来,青韭显得很稀缺,再加上韭菜独特的风味,所以让老北京人念念不忘。

为了让老北京青韭重见天日,李红岺和团队开展了老北京青韭恢复试种工作。他们选用辛香味浓郁的韭菜品种,于2021年4月播种,通过春夏秋三季的精心养护,在同年11月底韭菜叶片中的养分完全回流到茎基部和根部后起获老根,冷藏10余天打破休眠后,密植到温室水槽中,通过控制温度、水份、光照,最终长成当年的青韭。

要种出三十年前的老滋味蔬菜产品不是简单的事。作为北京市设施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近年来,李红岺带领团队以品质和产量为核心要素,在全市建立老口味蔬菜品种示范基地,从品种、肥料、水分管理、病害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2018年形成安全、优质、稳产的栽培技术10套,2019年,采取传统的精耕细作栽培技术配合目前安全、低碳环保的栽培新技术,在京郊部分条件适合的园区和基地,开展传统老口味蔬菜品种示范推广,满足了市场需求。2021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建立老口味蔬菜核心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47亩,示范苹果青番茄、北京春秋刺瓜等8个品种,平均亩产3100公斤,平均亩效益3.5万元;辐射带动全市800亩老口味蔬菜生产和全年240万公斤老口味蔬菜陆续上市,总效益近3000万元。另外,对传统蔬菜品种栽培历史、饮食文化等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宣传,以此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

李红岺说:“学农人的科研工作,是生命科学。植物虽然不会讲话,但是在给它治病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与各种生命进行交流,开展生命之间的对话。研究植物的生命科学是需要非常高深水平的,也需要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些事有意思,值得付出,这是研究生命科学的根本动力。”

李红岺用自己的三十余年的时光,为北京市蔬菜生产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推动北京市蔬菜生产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力量。

校友校史办公室

2023年12月5日

 Copyright© 2018 北京农学院校友校史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0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