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强农有我
--记1991级校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怀松
北京农学院建校67年来,已经培养5万多名毕业生,广大的北农学子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更好的宣传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事迹,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杨韫嘉组织带领“知农爱农”北农植科校友访谈实践团和农学研究生党支部校友访谈实践团以“乡村振兴,强农有我”为主题,对王怀松校友进行了采访。
王怀松,1991年考入北京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1995年毕业后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访谈中,王怀松讲述了自己在北京农学院的学习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母校老师的思念和感谢。他说,上大学时候,感觉老师们非常亲切,对学生们特别好。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每周下午有一节实践课,老师带领学生们来到菜园,从分析土壤构成、改善土壤成分、如何播种、施肥、防虫,到如何增加蔬菜产量,耐心细致的一边教学一边操作,让我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尽管已经毕业这么多年,但王怀松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任课老师的名字,他说,“老师们对学生都特别负责任,教学耐心,兢兢业业,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教专业课的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长,交流得多,感情也很深。王怀松感慨的说,“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学生活动。作为学生会主席,每年帮助组织运动会,和老师、同学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大家齐心合力,获得优异成绩,出色完成运动会组织工作,现在都记忆犹新。”
王怀远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结合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说,学校学习的知识体系与现在的知识框架有很大的差别,在新时代,新技术一直在发展,而在学校学习的是书本上、理论上的知识,尽管基础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实践更为重要,很多实践操作都是直接跟作物打交道,比如怎么去管理、生产等等,都是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实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实验室技能,需要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不管是基因开发,分子标记还是生理育种,都需要在基础的操作上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掌握基础操作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实践。对于研究课题来说,它要求的知识面要更广泛,知识的深度要更深入一些,而且需要及时总结,进而使自己掌握一些更快捷高效的技能。
王怀远说到,在从事蔬菜研究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的北农校友,尤其是在与北京远郊区的业务往来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校友,有在农村一线的,在乡里、区里,农业系统里也有很多,正式因为他们都是在基层工作,了解生产一线,知道农村需要什么,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为农村、农民解决问题。还有很多校友,他们虽然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在自己的行业内也干得非常出色。王怀远认为这更能说明了北农的校友很优秀,努力拼搏,非常值得敬佩,这和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是分不开。
针对现在社会总体就业形式严峻,很多同学就毕业工作和考研问题有很大压力的问题,王怀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北农学子提出几点建议:他说,“尽管年代不一样,学生的想法、思维、认知是不同的,但是最基本要求还是不变的,那就是需要学会做人,正如我们的校训,先把厚德放在前面,提高个人的品德是基础。单位在用人、选人时,首先注重的是人品,才华再出众,人品不达标,那也很难被重用;其次对于自身来说,态度也非常重要。农学院的学生,既然选择了农学院,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把它学习好,不能认为学农出路不好,就不努力,那样就错了,在大学期间,更需要学习是技能,如何把一件不擅长的事干好,首先需要的就是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即使毕业后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也能得心应手;第三,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现在很多行业都是跨专业多学科,综合发展,因此,不能只是满足于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开拓眼界,通过去看文献、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前沿、动向,通过多渠道,横向、纵向多角度去了解事物,除此之外还要关心时事,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学生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了解国家、关心国家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好地奉献社会。另外,在各个时期都要自己明确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他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充分利用大学时间,可以给自己打开一扇新的天地,为日后的发展打造夯实的基础。因此更要在大学期间明确方向,树立目标,早早的开展行动。有考研计划的同学,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提前掌握一些技能,这样在竞争时更有优势,未来得竞争力更强。现在各行各业的需求和压力都很大,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先把自身的本领练强。”
最后,王怀松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说,目前北京农学院的科研资源非常丰富,科研配置越来越好。各位同学们既然选择了农业,踏进了北农,就应该时刻铭记初心、坚定信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秉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秉持着坚定信仰,迎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和机遇。